上善传媒

官方移动发布平台

听新闻

【善国新语】在秋收坎坷中锚定秋种希望

上善传媒

2025-10-24 16:05

昨日遛弯,田间一抹新绿格外惹眼。原以为是秋播的麦子已然冒头,凑近才发现,竟是秋收时散落的玉米粒在湿润的土壤里扎了根、发了芽。这意外的生机,既让人感叹生命的坚韧,更勾起了对今年秋收坎坷历程的回望,以及对秋种图景的深层思索。

今年的秋收,确实多了几分“闯关”的意味。入秋以来,北方部分地区遭遇持续阴雨,金黄的玉米在田间遭遇霉变风险,农机车陷在泥泞里寸步难行;南方一些产区受台风残留影响,晚稻出现倒伏,收割成本大幅增加。不少农户凌晨三点就下地抢收,披着雨衣在田间忙碌一整天,也只能勉强把作物抢运出来。市场上,部分地区的玉米收购价因霉变率上升出现波动,晚稻烘干成本的增加也让种粮户的利润空间被挤压。秋收的坎坷,让“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”的古训,在当下有了更真切的分量。

秋收的余温尚未散尽,秋种的号角已悄然吹响。田埂边那几株倔强的玉米芽,恰是秋种时节最生动的隐喻——即便经历收获的波折,土地的生机从未断绝,农业生产的循环从未停歇。但秋种能否顺利推进,确实面临着不少现实挑战。最直接的便是农时的“倒逼”,部分地区因秋收延迟,秋种窗口期被压缩,小麦播种可能错过最佳时期;其次是土壤条件的制约,长期阴雨导致部分地块含水量过高,翻耕、整地难度加大;再者,农资价格的波动也让农户心存顾虑,化肥、种子等成本的变化,直接影响着种植积极性。

不过,挑战之中总有希望可循,坎坷之上更有支撑。针对秋收秋种的难题,各地已迅速行动起来。在山东,农机部门组织跨区作业服务队,调配烘干设备全力支援,同时开通绿色通道保障农机通行;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指导农户根据土壤墒情调整播种深度,推广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;农资企业加大供应力度,相关部门加强市场监管,稳定农资价格。这些举措如同及时雨,为秋种顺利推进注入了强心剂。

更值得欣慰的是,现代农业的韧性正在不断凸显。在江苏某地,智慧农业平台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气象数据,为农户精准推送播种建议;在安徽部分产区,合作社统一组织旋耕、播种,提高了秋种效率;保险机构也针对秋收秋种推出专属险种,降低了农户的风险损失。从“看天吃饭”到“知天而作”,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,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转型,正在让我们应对灾害、保障丰收的能力不断提升。

田埂边的玉米芽终将因低温而枯萎,无法长成饱满的果穗,但它所传递的生机与启示却愈发清晰。农业生产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,秋收的坎坷是对农业韧性的考验,更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契机。秋种不仅是播下种子,更是播下希望,是对来年丰收的期许,更是对粮食安全的坚守。

随着各项保障措施的落地,随着农户们在田间的辛勤耕耘,一粒粒饱满的麦种终将扎根土壤,孕育出新的生机。当明年春日再来,田埂边的绿意将不再是意外的惊喜,而是秋种汗水浇灌出的必然收获。这,便是土地的馈赠,更是每一份坚守的回报。


作者:张萌

单位:柴胡店镇


满意

0

基本满意

0

不满意

0

打开“上善传媒”看评论

相关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