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善传媒

官方移动发布平台

听新闻

【善国新语】国际减灾日:把安全“种”在日常

上善传媒

2025-10-24 16:08

每年10月第二个星期三的国际减灾日,不是用来纪念某次灾害的特殊节点,而是提醒我们:安全从不是“偶然的幸运”,而是藏在每一次提前防范、每一个习惯养成、每一份责任担当里。当我们跳出“灾害离我很远”的侥幸,会发现减灾从来不是专业部门的专属任务,而是需要每个人、每个家庭、每个组织共同参与的日常课题。

减灾的根基,是把风险意识装进心里。很多时候,灾害带来的损失,源于我们对“小隐患”的忽视——楼道里堆积的杂物,可能成为火灾时的“拦路虎”;忘记关闭燃气阀门,或许会酿成燃气泄漏的危险;雨季来临前不清理阳台排水口,可能导致雨水倒灌。国际减灾日的意义,正在于唤醒这份“防微杜渐”的意识:不用等到灾害发生才重视,而是在平时就多一份警惕,多检查一次家中的安全隐患,多了解一点防灾知识。就像出门前检查门窗、睡前确认电器电源,这些看似琐碎的举动,都是在为安全添砖加瓦,让风险在萌芽阶段就被化解。

减灾的关键,是让自救技能成为本能。面对突发灾害,“会不会救”往往决定着“能不能安全”。但现实中,不少人对灭火器的使用一知半解,对地震时的躲避姿势模糊不清,对心肺复苏的操作更是毫无概念。其实,减灾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技能,更多是贴近生活的实用知识:知道火灾时用湿毛巾捂口鼻、弯腰逃生,明白地震时要远离窗户和吊灯,了解遇到洪水要向高处转移。这些技能不用等到专门培训才学习,手机上的科普视频、社区里的宣传海报、学校里的安全课程,都能成为学习的渠道。把这些技能变成“条件反射”,才能在意外来临时,为自己和家人争取更多生机。

减灾的力量,是让协同守护成为常态。一个人的力量有限,但一群人的力量可以筑起安全防线。对社区来说,定期检查消防设施、清理公共区域隐患、制定应急疏散方案,是守护居民的基本责任;对家庭来说,一起制定应急计划、准备应急包(包含水、食品、药品等)、约定紧急联络人,是抵御风险的家庭保障;对每个人来说,提醒邻居清理楼道杂物、在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上报、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搭把手,是邻里间的温暖守。减灾从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你我他的携手同——当社区有担当、家庭有准备、个人有行动,就能形成一张覆盖生活的“安全网”,让风险无处遁形。

国际减灾日不是一阵风的宣传,而是一辈子的提醒。它告诉我们:安全不是“别人给的”,而是“自己挣的”;减灾不是遥远的事,而是眼前的事。从今天起,多一份风险意识、学一项自救技能、尽一份守护责任,就能让生活多一份安稳,让幸福多一份保障。这,才是国际减灾日真正的意义所在。(滕州市柴胡店镇)


满意

0

基本满意

0

不满意

0

打开“上善传媒”看评论

相关资讯